必一运动官方网站 - 【预告】4月19日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09场:体验式教学在
发布时间:2024-04-17 06:54:36

  必一运动官方网站 - 【预告】4月19日丨南方教研大讲堂第109场:体验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实践创新与价值实现习总指出:“讲好思政课不容易,因为这个课要求高。”上好思政课,不仅是学科教学问题,更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。对于如何上好思政课,习总作出了一些列重要论述:“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,没有生命、干巴巴的”,指出“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、探究式教学、体验式教学、互动式教学、专题式教学、分众式教学等,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,取得了积极成效互动教学。”深刻领悟并践行习总关于上好思政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,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、提高思政课育人实效的关键。

  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(2022年版)》提出了变革育人方式的要求,突出学科实践。学科实践的主要方式之一,就是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,设计活动任务,引导学生运用本学科的思想价值、思维方法,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、建构知识、实践感悟的过程,其实质就是让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,实现做中学、用中学、创中学。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在教学建议中也特别指出:“要积极探索议题式、体验式、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,引导学生参与体验,促进感悟与建构。”体验式教学是学科实践的重要方式,其主要内涵就是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或提供实践场域,引导学生在实践、参与、动手、动脑中,增强价值内生、思想内化、行为转化,它与思政课育人特点和要求高度一致。

  本场活动针对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普遍存在的讲知识、讲故事、讲道理等讲而不练、有观念而无实践能力培养的僵化模式,围绕“如何增强学生学习体验”这一关键问题,依托广东省三科统编教材“铸魂工程”专项课题“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转型研究”成果,积极探索小学和初中思政课一体化体验式教学实践策略。活动通过课堂教学、教研沙龙、专家视点等主要环节,展示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方法、育人成效和理论思考,展现在体验式教学研究、实践、提炼过程中,思政课教师育人理念革新、课程理解提升、教学方式转型等方面的显著变化,为发挥体验式教学在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方面的作用,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参照。

  中国教研网、触电新闻、广东教育Plus、广东教育研究、广东教育传媒、中国移动和教育、粤教翔云

  周宪,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(党委部)部长,博士,研究员,硕士生导师。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研究会秘书长。主要开展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、思想教育研究,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课题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)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、广东省教育规划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六项,在《教育研究与实验》、《广会科学》、《学术研究》、《思想教育研究》等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。

  钟守权,男,中学正高级教师、特级教师。现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研员,兼任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、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组副组长、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广东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。多次接受《半月谈》、《南方日报》、广东电视台等媒体专访,在《光明日报》《南方日报》《人民教育》《中小学德育》《中小学教师培训》等刊物发表文章多篇,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课程政策文件多件,主编国家和广东地方教材多套。2021年荣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。

  罗锦虹,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,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,荔湾区人民政府总督学,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,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,首批广东省家庭教育导师,广州市荔湾区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。长期主持荔湾区德育、家庭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被评为广州市家庭教育四十年人物。主持省级德育课题1个,主持市级德育研究规划课题1个并被评为优秀。主持编辑荔湾区家庭教育丛书16套。近年撰写的德育论文和实践成果材料已发表5篇,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2篇,广东省和广州市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一等奖4项。

  张云平,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、高中教研室原主任、教研员,广东省特级教师、正高教师。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(中职)思政教材特约兼职研究员,教育部高中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审读专家。华中师大和华南师大兼职硕导。广州市中学教研会会长,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学思政课专委会副理事长,广东省和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、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专家 ,主持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省一等奖,参编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。在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《思想课教学》等刊物发表论文、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计70多篇/套。获人教社中小学教材培训“优秀专家”奖。

  余仁生,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、副院长,道德与法治教研员,高级教师,教育硕士,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兼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德育委员会专家委员,荣获广东省“校园阅读推广人”、广州市“优秀思想理论课教师”,广州市第四批思政骨干教师。近五年主持并结题中央电教馆课题、广东省“铸魂育人”专项课题、广州市规划课题,主要研究领域是小学教育、校本课程开发、校园阅读推广、课堂教学模式构建、教育戏剧教学法创建等必一运动官方网站,著作3本,发表论文10余篇,广州市德育研究成果二等奖一项,2023年广州市教学成果培育重点项目。

  易池德,男,中员,中学高级教师,广东教育学会中学思想课教学专业委员会(第6-7届)理事,清远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课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,清远市连阳片区高中思政教研员,连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。清远市首届思想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,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(共建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)主持人。发表教研论文、时事评论、教育随笔多篇。多篇论文在国家、省、市级发表并获奖。主持国级教育科学”十一五”规划重点国家级课题1项;主持省级课题1项;主持清远市课题2项。在全市起到了“科研兴校、科研促教”的引领、示范、辐射的作用。

  易艳兰,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,荔湾区思政课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,中学高级教师,广州市中学教研会理事,荔湾区人民政府专业督学,荔湾区德育研究会理事。首届“广州市中学十佳青年教师”、广州市“优秀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师”、“广州市教研积极分子”、广州市优秀结对教师、荔湾区“品牌教师”。主持、参与省级课题2个、市级课题4个,所撰写的论文在省、市级获奖2篇,发表2篇,开设多个区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。

  杨柳,广州市荔湾区发育发展研究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,中小学道德与法治高级教师,被评为“南粤优秀教师”、“广州市优秀班主任”、“荔湾区优秀党员”,获“荔湾区教育扶贫工作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,参加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第二批名师培养对象期满考核“优秀”,评定为广州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。近3年来,主持了1个省级课题,参与了1个省级课题,2篇论文发表;5个课例在市级以上展示,多次获得区、市奖项。

  胡润珍,广州市真光中学东漖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,中学高级教师,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,广州市教研院特约教研员,荔湾区科研中心组成员,荔湾区教师培训中心组成员。曾获“南粤优秀教师”、“广州名教师”、“广州市优秀思想品德课教师”、“广州市中学学科教研积极分子”、“荔教青年标兵”、“荔湾优秀教师”、“荔湾名师”、“荔湾区教育科研骨干”、“荔湾区教育科研积极分子”。主持或参与多项省、市、区课题研究,其中4项市级结题成果被评为优秀、2项为区级优秀。发表成果共15篇,其中1篇案例和2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。

  许榕玲,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广雅实验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师,中学二级教师,荔湾区道德与法治中心组成员,多次获得荔湾区教师解题大赛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等奖、荔湾区“芦荻杯”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微课二等奖、课件三等奖、荔湾区中小学思想理论课“评优”活动优秀教学设计(初中组)三等奖、广雅集团论文评比二等奖等奖项。荣获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初三毕业班工作“培尖特别贡献奖”“促优突出贡献奖”“优秀德育工作者”“校园新秀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观芝伊,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培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组长,中小学二级教师,广州市名师邓璧莹工作室成员。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例曾被评为教育部“一师一优课、一课一名师”活动“部优”,说课获广州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交流评比活动一等奖,撰写深化红色教育案例获市二等奖,思政课教学设计及微视频获市三等奖,课例获“荔教杯”荔湾区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。曾获广州市荔湾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,曾参与市、区级课题三项,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省、市、区级奖项。